WEDCV155VD5RRV515DV

 

內容簡介

  台灣最早系統性的公共衛生,誠然是19世紀末日本基於殖民統治之必要,特別為有效控制傳染病,所建立的公共衛生體系。20世紀上半葉,台灣位處兩個帝國體系之邊陲位置:近代殖民帝國日本、二次大戰後非正式帝國的美國,促成台灣公共衛生的持續發展。伴隨日本在台殖民統治趨於鞏固,台灣的公共衛生不僅有階段性的發展,並逐漸與日本帝國中心同步。二次大戰後,美國為鞏固東亞地區反共勢力,促使台灣成為美式醫學衛生的示範地,台灣的公衛醫學發展也進入新的階段。從戰前日本德日式殖民近代衛生,轉至美式醫學衛生體系,其間日本遺產延續與斷裂的問題,都影響台灣現代醫學與公衛發展,是重要的歷史課題。
 
  本書名為《現代醫學在台灣》,是基於「西方現代醫學」在台灣展開之涉及多重的歷史意義。共選錄9篇文章,探討清代、日治與戰後台灣公共衛生史課題。結合不同學科的研究亦展現此議題的發展性、開創性與跨領域性。希冀藉由各篇的研究成果,得以架構台灣醫學與公衛史發展的主軸與其歷史脈絡,展現此研究領域的新面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依文章序)
 
范燕秋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長期兼任衛生福利部漢生病病患人權保障及推動小組委員。研究專長為台灣醫療衛生史。著有《宜蘭縣醫療衛生史》、《疫病、醫學與殖民現代性:日治台灣醫學史》、《一棟建築的前世今生:樂生院「恩賜治療室」文史調查》及主編《多元鑲嵌與創造轉化:臺灣公共衛生百年史》等論著。
 
呂佩穎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英語系博士,現任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研究專長為醫學人文,跨文化研究、語言與文化研究。著有English in Medical Education: An Intercultural Approach to Teaching Language and Values等論著。
 
賴淑芳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英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研究專長為維多利亞時代英國文學、19世紀小說、科學與文學、雜誌期刊、文學翻譯。著有“Nature versus Nurture: Robert Chambers as a Writer for Children”、“Harriet Martineau’s Sickroom Narrative”等論文。
 
顧雅文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從事環境史研究,關注疾病、藥物、水利、災害等議題之時空脈絡。著有《測繪河流:近代化下臺灣河川調查與治理規劃圖籍》、〈1930-1960年金雞納與奎寧在臺生命史— 時空特徵與意義轉化〉、〈植民地期台湾における開発とマラリアの流行:作られた「悪環境」〉等論著。
 
劉士永
 
  美國匹茲堡大學博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研究專長為醫學/公共衛生史、日本殖民醫學、東亞環境史。著有《武士刀與柳葉刀:日本西洋醫學的形成與擴散》、《東亞醫療史:殖民、性別與現代性》、Prescribing Colonization: The Role of Medical Practices and Policies in Japan-Ruled Taiwan, 1895-1945等專著。
 
雷祥麟
 
  美國芝加哥大學科學史博士,現任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研究專長為醫學史(含傳統醫學)、科技史、東亞現代史、科技與社會研究。著有Neither Donkey nor Horse: Medicine in the Struggle over China’s Modernity、〈以公共痰盂為傲?香港、紐約與上海的反吐痰運動〉等論著。
 
飯島渉
 
  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現任青山學院大學文學部史學科教授。研究專長為東洋史(近代亞洲史)、經濟史。著有《感染症の中国史:公共衛生與東亞》、《感染症と私たちの歴史.これから》、《ペストと近代中国》、《マラリアと帝国:植民地医学と東アジアの広域秩序》等專著。
 
張淑卿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長庚大學醫學系人文及社會醫學科教授兼主任。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訪問學員、博士後研究員。專長領域為台灣醫療衛生史、護理史、以及科技、醫療與社會。著有研究論文、書評、翻譯等百餘篇,散見於中英學術期刊中。
 
許宏彬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歷史學博士,現任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醫療史、台灣史、科技與社會研究。著有〈行醫營生─小鎮醫師吳新榮的醫業、實作與往診〉、〈熱帶環境、移居者與敏感身體:1980年之前臺灣過敏研究與診療〉、〈帳裏芙蓉小洞天?初探臺灣阿片使用者的吸食活動與空間〉等論文。

目錄

總序:為台灣學研究奠基╱王泰升
編輯凡例
作者簡介
圖表目次
導論:現代醫學在台灣╱范燕秋

第一章19世紀福爾摩沙醫學教育溯源:打狗慕德醫院及其附設醫學校╱呂佩穎、賴淑芳
一、前言
二、慕德醫院
(一)慕德醫院的前身:打狗醫館
(二)慕德醫院開幕
(三)地理勘正:山腰上或山腳下的醫生館?
三、醫學教育計畫:西方正統醫學教育之引進
(一)培育在地醫師
(二)傳統蘇格蘭醫學教育的影響
(三)醫學教育落根之困難
(四)語言障礙
(五)課程安排、挑戰與文化衝擊
四、資格審定與學成
(一)資格審定:蘇格蘭制度影響
(二)在香港第一階段的初階專業考試
(三)「有志竟成者矣」:考試、畢業、職涯
五、林晟:慕德醫學校的醫學生?
六、結語

第二章日治時期台灣瘧疾防遏政策:「對人法」?「對蚊法」?╱顧雅文
一、前言
二、特別防治區的「對人法」
三、從「防蚊」到「驅蚊」
四、「對蚊法」的實施與成效
五、結語

第三章流轉與離鄉:日本西洋醫學的擴散╱劉士永
一、前言
二、日本明治醫界內的師承系譜與新派閥
三、漣漪效應
(一)高木友枝抵台:第一波的漣漪
(二)北里門生在朝鮮:第一波漣漪的餘波蕩漾
(三)餘波裡的滿洲
(四)往上海的發展:第二波的漣漪效應
四、結語

第四章在帝國醫學與殖民醫學的夾縫之中:日治時期台灣人的腳氣病問題╱范燕秋
一、前言:從一則台灣人的日記談起
二、從「日本國民病」到殖民地腳氣病:疾病流行結構與機制
三、日本帝國醫學與1910年代腳氣病因爭議:醫學生傅春鏡之死
四、1920年代日本腳氣病防治與反殖民醫學權力:新時代台灣醫師的批判
五、1930年代台灣人的腳氣病及其醫療:腳氣病防治變革中的主體經驗
六、結語:在醫學的夾縫之中

第五章杜聰明的漢醫藥研究之謎:兼論創造價值的整合醫學研究╱雷祥麟
一、前言:傳統醫療與東亞現代性
二、杜聰明與余巖
三、實驗治療學
四、漢醫醫院
五、「倒行逆施」法
六、結語:創造價值

第六章樂生療養院與台灣近代癩病醫學研究:醫學研究與政策之間╱范燕秋
一、前言
二、19世紀末國際癩病政策範型「挪威」:癩病細菌學研究的起點
三、日本癩病隔離政策與醫學研究之建立:日本癩學會細菌學與體質論的爭議
四、日本癩病醫學研究的移植與台灣的殖民醫學:以樂生院為研究據點
五、戰後台灣癩病醫學研究的延續與斷裂:現代免疫學研究的登場
六、結語

第七章大鶴正滿與臺北帝國大學:一位寄生蟲學者的生涯軌跡╱飯島渉著,郭婷玉譯
一、前言
二、從臺北高等學校到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
三、軍隊經驗
四、從戰場到研究室:九州大學醫學部、新潟大學醫學部
五、中國與台灣
六、前往琉球:擔任琉球大學醫學部部長
七、結語

第八章世界衛生組織與1950年代台灣護理專業之發展╱張淑卿
一、前言
二、台灣護理專業的起源與世界衛生組織簡史
三、既有研究成果
四、1952年「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國際護理教育會議」
(一)正式會議前的準備
(二)參與成員的名單
(三)會議進行方式與會後討論
五、WHO與台灣公共衛生護理
(一)砂眼防治
(二)結核病防治
(三)婦幼衛生
六、WHO與台大護理教育之改革
七、結語

第九章戰後台灣的免疫學專科化:國際援助、學術外交與邊界物╱許宏彬
一、前言
二、文獻回顧、問題意識與研究方法
三、1960年之前的台灣免疫研究與實作
四、從細菌學及微生物學中開展:1960年代國際免疫學的發展與引介入台
五、在診間與實驗室之間:1970年代的國際援助、免疫檢測技術與臨床免疫學
六、1970年代後期的學術外交與早熟的免疫學專科
七、結語

延伸閱讀書目╱范燕秋
索引
 

總序
 
為台灣學研究奠基
王泰升(臺大講座教授兼出版中心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秉持「將研究回饋到教學」的理念,不斷鼓勵研究有成的學者,編寫可引導莘莘學子進入學術殿堂的教科書。尤其為了彌補來自外國的教科書,較難周全地顧及本國人文社會環境之憾,特別期待能出版一套有關台灣歷史的叢書。讓台灣本地生易於將整個人類的經驗,融入其所身處之台灣的歷史及社會脈絡中,外地生易於認識台灣經驗在全球社會中具有的獨特性,亦即通過在地化而提升國際化。
 
  新興的台灣史在敘事架構上,原即不執意於僅做斷代史,復因許多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者,為探求其專業領域的歷史而投入台灣史研究,從而在通史之外發展出更具深度的專史。有鑑於此,作為學術用書的這套「台灣史論叢」,擬以單一的學術領域,或內涵豐富的特定專題,進行分冊。一方面藉由多學科及多面向的探究,描繪出更細緻的台灣整體歷史圖像,以拓展史學研究者的視野;另一方面提供台灣人文社會科學界,於運用台灣的素材建構學術論述時,所亟需之台灣史基礎知識,裨益於人文社會理論的在地化。再基於將學術作品推廣至一般社會生活的宏願,期盼以這樣的跨領域研究,形塑台灣新文化!
 
  這套「台灣史論叢」的出版契機,來自2018年台大教務處運用教育部經費,支持出版中心所提出的「優質教科書出版計劃」。在最初的發想階段,承蒙劉翠溶院士、謝國興教授、張隆志教授殷切指導,湯世鑄總編輯為多面向的考量,方見其端倪。按台灣學界自1970年代,尤其是1980年代起迄今,在台灣歷史及人文社會各層面,已有豐碩的研究成果。本論叢因此擬委請學有專精的教授擔任各分冊主編,就特定的領域或專題,應論述上之需,匯集其個人所撰寫、或學界眾人所發表的相關論文,串連成一書,以詮釋台灣歷史及人文社會的發展歷程。有幸邀集來自國內外、任教於各教學或研究機構的學者:王泰升、李文良、呂紹理、吳叡人、吳聰敏、洪郁如、范燕秋、許佩賢、許雪姬、黃美娥、張隆志、詹素娟、劉益昌、劉翠溶、薛化元、謝國興(依姓名筆畫排列),擔任各分冊主編。由於在眾多高品質的學術論文中,僅能納入少數與本論叢之編寫目的、各分冊之核心論旨最為接近者,故為彌補這項缺憾,各分冊都列有「延伸閱讀書目」,以幫助讀者對各分冊所涉議題有更廣泛的認識。本論叢之完成有賴出版中心整個團隊的通力合作,在行政人員提供堅實的支持下,幾位編輯承擔起接洽各選文作者、全書格式一致化、編排索引等繁雜但必要的工作,並由專人負責向學界及社會大眾行銷。
 
  本論叢初步展現台灣學界,數十年來針對台灣歷史及人文社會所為的學術累積。個人才具有限,忝為叢書的策劃,有緣跟國內外的主編、作者及出版中心同仁,一起為台灣史與台灣學研究的奠基工程,貢獻一份心力,甚感幸運與榮耀。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03910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464頁 / 14.8 x 23 x 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

內容連載

導論(摘錄)
 
范燕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一、書名與選文原則
 
本書為台灣史論叢醫學與公衛篇,是台灣醫學史論文集,也探討公共衛生史課題。書名定為《現代醫學在台灣》,是基於「西方現代醫學」在台灣展開之涉及多重的歷史意義。但並未標示「西方」為前置詞,原因之一是它從西方國家向外擴張、傳播至世界其他地區,成為當今最具支配力或全球性的醫療體系,因此被認為最適當的詞彙是「世界性的」或「現代醫學」(cosmopolitan or modern medicine)。 另一個更重要原因,是台灣所處的空間位置與歷史進程,在晚清、1860年代西方現代醫學進入台灣之後,伴隨後續帝國殖民與政治發展而產生極大變化,無法再以「西方」標示其特色。
 
本書為深究及了解現代醫學在台灣如何涉入多重的歷史意義,關注現代醫學在兩種層面的實踐(practice):(1)醫學作為一種文化力量;(2)醫學作為現代國家政治體制的一環。就前者而言,誠如醫學史家Roy MacLeod所言:「醫學明顯是一種文化體制,以及典型的西方文化」,「西方醫學向海外傳播的過程是作為一種文化力量本身,也是西方擴張的代理者之一。」不過,相對於西方歐美國家的醫學,台灣社會也有自身的醫療文化。依據醫學人類學的觀點,人類社會面對疾病威脅時,會創造出一種以醫治及預防疾病的因應策略,構成所謂醫療體系,這是由知識、技術、習慣、規範、信仰、價值觀等組成,是所處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台灣島嶼自早先南島民族移住,以及近3、400年漢人來台拓墾定居,各自形成及擁有處理疾病和維護健康的醫療體系,分別為原住民族醫療和漢醫醫療體系。
 

 

 

 

我們在讀完法國名著《小王子》後,會覺得每個人心中都曾住過一個小王子。 我們在讀《哈姆雷特》後,會覺得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哈姆雷特。 今天我要說的是,作為中國人,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李白。我們都知道李白鐵杵磨針的故事,除此之外,關於李白,我們還知道什麼? 李白是個天才,據說,李白周歲抓周時,抓了一本《詩經》,他的父親非常高興,覺得兒子長大以後可能成為詩人,就想給他取個有意義的名字,於是對待取名這事非常謹慎,但是越琢磨越定不下來,覺得哪個名字都不滿意,取名的事情就一直擱置。 李白七歲那年,他的父親想寫一首春日的絕句,他寫了前兩句:春風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然後,他讓妻兒各補一句,李白的母親想了一會兒說:「火燒杏林紅霞落。」母親剛說完,李白就指著院子中開滿白花的李樹說:「李花怒放一樹白。」父親一聽,心中大喜,他拍手叫好,果真有當詩人的潛質啊! 念著兒子的詩,父親越念越歡喜,突然發現,開頭的「李」字正是自家的姓,最後的「白」字說出了李花的聖潔,用得真好,兒子名字就叫「李白」了。 長大後的李白果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成了聞名於世的大詩人,寫下了無數流芳千古的名句。 李白喜歡遊山玩水、結識朋友,他曾在巴蜀之地隱居。 開元十三年(725),24歲的李白離開他隱居的地方,乘船赴江一路東遊,途中路過安徽蕪湖的天門山。這座山位於安徽和縣與當塗縣西南的長江兩岸,長江以西的叫西梁山,長江以東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就像兩扇天然形成的門一樣。 兩岸的青山層層疊疊,滾滾長江從兩座山中間穿過,水流非常湍急,碧綠的江水到這裡竟然調轉了方向,轉向北流,李白覺得自己乘坐的小船就像是從天邊駛來一樣。看著這高聳的山峰,奔騰的水流,李白頓時覺得豪情萬丈,寫下了氣勢磅礴的《望天門山》。 公元726年,25歲的李白客居在揚州的一個旅舍里。這是一個秋天的晚上,一輪明月高高掛在天空。李白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寫下了著名的思鄉詩《靜夜思》。 一年之後,李白東遊歸來,住在安陸(今湖北安陸),他在這裡一住就是十年。不過,大多數時候,他都不在家,而是四處遊歷,以詩酒會友。 這期間,李白結識了比他大十二歲的孟浩然。他非常欣賞孟浩然,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對他也非常讚賞,倆人惺惺相惜,很快就成了摯友。 開元十八年(730)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特別想見孟浩然一面,他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隸屬湖北武漢)相會。 這天,李白和孟浩然都到了江夏,他們在黃鶴樓愉快地重逢了,各自訴說著對彼此的思念。 幾天後,孟浩然要乘船東下了,李白親自把他送到長江邊上。目送著孟浩然的船漸行漸遠,那船越來越小,慢慢只剩下一點兒影子,最後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他久久地佇立在江岸上,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筆寫《送孟浩然之廣陵》。 公元742年,是李唐歷史上的一個分割線,年號由開元改成了天寶。這一年,李白來到了長安,進了朝堂。 天寶三年(744),李白43歲,他來到長安已經有兩年多了,越來越思念家鄉,想念親人。當初被唐玄宗召來做官,他心高氣傲,原本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想憑著自己的才華為百姓謀福利,可皇上給他的職務也只是寫寫詩文,陪侍皇帝。他倔強清高,有人妒賢嫉能,對他排擠詆毀,因此他處處遭妒,四面碰壁。 一天晚上,在寂靜的月色下,李白一個人閒來無事,突然來了雅興,想喝點兒小酒。 他來到小花園裡,擺上了美酒小菜,左手執壺,右手舉杯,自飲自樂。他一邊喝酒,一邊憂愁,想到自己目前身處異鄉,也沒有親朋好友可以傾訴,他頓時倍感孤獨。 他斟了滿滿一杯酒,望著天上的明月,自嘲道:「明月啊,你和我,還有月光下我的影子,我們正好三個人,不冷清,也不孤獨,也算熱鬧啊!」說完這些,他又喝了一杯,自斟自飲,低聲唱道:「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這首詩就是《月下獨酌》。 李白生性桀驁,他一身傲骨,終究還是沒有被屈服,他有著更高的追求,很快就辭官,又過起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公元755年12月,唐朝將領安祿山和史思明想從唐玄宗手中爭奪統治權,他們發動了「安史之亂」,唐玄宗被迫逃往四川。 第二年,太子李亨(後來的唐肅宗)在眾臣推動下,在靈武(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登基。 不久,唐肅宗的弟弟永王李璘也起兵東下,想和唐肅宗爭奪帝位。當時李白在廬山隱居,他對內情並不了解,出於報國的熱情,他站錯了隊,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公元758年,李璘遭到鎮壓,李白也受到了株連,被判長期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 第二年春天,李白被押解去流放地,行至白帝城時,忽然接到唐肅宗對他赦免的消息,他驚喜交加,心情非常激動,覺得自己好像一隻衝出籠子的飛鳥,經受過的苦難和冤屈一下子就煙消雲散了。他控制不住內心的喜悅,立馬動身,從白帝城乘船東下,返回江陵。 在回江陵的途中,李白寫下了那首千古名篇——《早發白帝城》。 讀完這些故事,我們對李白及他所處的時代充滿了好奇。那麼杜甫、王維、李商隱呢?那些我們課本里所出現的那些詩人朋友們,他們的身上都發生過哪些故事呢?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套非常有趣的書——《聽著故事學古詩》,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這些詩人的生平,在他們身上經歷的故事,他們的愛好……等等,這套書里全都有,這套書除彙編了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文以外,還編入了一些適齡孩子所需要掌握的課外古詩。 歷時兩年,經過編審人員以及後期錄音,精心打磨出來,滿足了孩子學習古詩的所有需求,堪稱「背詩神器」。 ... ——————————————— 1. 一起唱古詩 ——————————————— 音樂,可以增強記憶! ... 春晚,梁俊老師帶著孩子詠唱並不出名的《苔》, 一經播出,這首沉寂三千多年的小詩 很快就家喻戶曉。 ... 孩子都喜歡唱歌, 這套《聽著故事學古詩》和國內著名早教平臺寶寶巴士合作, 以唱古詩的形式, 把孩子從枯燥的詩學習中解脫出來, 只要手機一掃, 輕鬆美妙的唱古詩就出來啦~~~ 孩子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 輕鬆學透古詩詞。 ——————————————— 2. 古詩有故事 ——————————————— 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聽故事, 通過故事來學習古詩, 孩子能很好地理解每首詩的意義, 對每個句子的印象也更加深刻, 不僅詩背得容易, 還能學到許多歷史人文知識, 一舉兩得。 比如…… ... 聽完這個故事, 不僅會背了《惠崇春江晚景》, 還知道了這是一首為畫作的詩, 知道了河豚有毒, 知道了蘇軾是一位「吃貨」…… 聽完《樂遊原》, 背會了古詩, 還了解了「牛李黨爭」, 知道了李商隱詩歌成就非凡, 但四十多歲就去世…… 諸如此類, 還有很多很多有趣的知識,都能在這套書的找到答案,比如: ◎ 寫《遊園不值》的葉紹翁原本不姓葉,而姓李…… ◎ 「詩聖」杜甫一生過得顛沛流離,最後客死在一隻小船上…… ◎ 七歲就能寫《詠鵝》的駱賓王最後失蹤了…… ◎ 「詩佛」王維曾被抓去當了偽官,差點被殺頭,又是怎麼保 住性命的…… ◎ 《望廬山瀑布》和《題西林壁》中的廬山最早不叫廬山,因 和皇帝撞名而被迫改名…… ◎ 孟浩然為什麼被唐玄宗封殺…… 最重要的是,這套書邀請到了陝西廣播電視臺編輯主持人王紅老師來錄製這套書,王紅老師熱愛兒童文學,錄製過多種類型的童話故事、古詩詞、繪本故事等。她主持過陝西廣播電視臺《歲月留聲》、《美麗清晨》等節目,錄製過長篇小說《山楂樹之戀》、《杜拉拉升職記》等多部作品。王紅老師聲音平和飽滿,又優美動聽,聽她的作品,是一種聽覺享受。 ——————————————— 3、贈送互動卡 ——————————————— 每套書都贈送一套親子互動學習卡, 總共48張96面, 涉及到書中的每一首詩。 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有飛花令、 看圖猜古詩、 根據關鍵詞背古詩、 九宮格…… 和孩子一起親子互動, 可以大大地提高孩子的背詩興趣。 ... 這是一套精裝古詩繪本,四冊共148首詩,除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外,還編入了適齡孩子這個階段需要掌握的其他古詩。 這套書每首詩都有一個故事,生動有趣,對孩子背誦古詩詞非常有幫助。再加上這套書的插畫唯美、清新,閱讀起來賞心悅目。還可以唱古詩,相信讀完這套書,孩子再背古詩也就不再是一件難事了。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culture/kkeymxr.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54954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田尾無法進行中高強度運動改善中醫診所水里口內疼痛看什麼科建國科大附近推薦口內疼痛中醫推薦名間鄉發燙感中醫推薦
埤頭缺乏食慾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社頭無法進行中高強度運動改善中醫診所 當地人都推薦的彰化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埤頭肩膀緊繃酸痛中醫推薦 信義鄉發燙感改善中醫診所 大家都推薦這間員林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集集耳鳴治療中醫 溪湖味覺異常中醫推薦 這間鹿港中醫診所很大推,睡眠障礙改善很多福興昏眩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溪州睡眠障礙門診改善中醫診所 大家都推薦這間鹿港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d4f56sd4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