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CV155VD5RRV515DV

 

內容簡介

番薯不怕落土爛  只求枝葉代代湠

  一九七○年二月初八起義彼日,江炳興烈士發出撼動充員兵的吼聲:
  「咱攏是台灣人,著為台灣獨立奮鬥!」

  一九七○年五月三十就義彼日,鄭金河烈士最後的遺言:
  「台灣若是沒獨立,是咱這代青年人的見笑。」


  極權統治者把台灣變成一個大監獄,讓全體人民當奴工;吃他們沒吃完的,喝他們喝剩的,連講話、呼吸都得仰賴統治者的鼻息。只要有人不聽話,就會被關進政治黑牢。

  來自各地,被關在泰源政治監獄一群有良心、富正義感的熱血青年認為,統治者能夠欺壓善良的台灣人幾十年,固然與他們的陰險兇殘與狠毒有關,但主因還是台灣同胞犯了軟弱、自私,而又無能的大毛病,才會被敵人的刺刀和子彈從心底牢牢震懾住而不敢輕舉妄動。

  泰源政治犯們知道,要解開這一道心底的鎖鏈,沒有相當的衝擊是不可能讓台灣同胞,似寒蟬般甦醒的。同樣的,要讓獨裁者理解台灣老實人可欺不可辱的限度,只好選擇以肉身拼刺刀,在鑽子彈空隙衝向獨裁者找解決之道。

  因為任務艱鉅加上準備不足,致使很多人慘遭酷刑。只是他們捨命為台灣的精神與使獨裁者肝膽俱裂的怒吼聲,應該永留人間。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高金郎


  一九四○年出生於雲林縣口湖鄉下崙。
  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
  日本國立東京大學新聞研究所
  一九六三年服役海軍時,因「叛艦喋血記」牽連廖文毅台獨案判刑十五年,一九七五年減刑出獄。
  曾任民眾日報記者、台北採訪主任、駐東京特派員。
  新雲林之聲廣播電台董事長兼台長。
 

目錄

推薦序|向泰源起義英雄致敬 劉重義
我讀《泰源風雲》|治監獄.政治犯.革命.人權 李鴻禧
《泰源風雲》新版序 高金郎

第一章    泰源監獄革命事件 

第二章 泰源監獄素描 

第一節 從高沙、高原到泰源 
第二節 義監第七房 
第三節 沒有女人的世界 
第四節 政治犯的戀歌 

第三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第一節 七〇年代國際上的革命風潮 
第二節 革命的人才
第三節 泰源監獄革命的組織源起 
第四節 泰源監獄革命的行動準則 
第五節 放封場上 

第四章 泰源監獄的紅白鬥爭 
第一節 走資派與左傾幼稚病 
第二節 時空背景 
第三節 政治犯集中營的紅白爭議 
第四節 台灣人的智慧是理性溝通的最大本錢 
第五節 「官兵」嗆「搶匪」

第五章 寂靜的春天
第一節 吃紙的馬桶 
第二節 風化區變死城 
第三節 夜襲 

第六章 重聽綠島小夜曲 
第一節 渡船東移 
第二節 廖啟川和林達山 
第三節 泰源事件效應——延訓 

第七章 虎口餘生錄 
第一節 鄭正成參加未發生的叛亂案 
第二節 賴在的心路歷程 
第三節 九份子母子會

第八章 烈士遺言
第一節 革命志士的共同心願 
第二節 台灣獨立宣言(高金郎執筆) 
第三節 路邊魂與英雄塚 

第九章 泰源事件的回顧與檢討 
第一節 秘密組織的瓶頸 
第二節 組織與分工 
第三節 沒有演習和操練的機會 
第四節 「愛拚才會贏」還是「會贏才可拚」

第十章 台獨運動的理論與實際

附 錄 

一、台灣獨立宣言(台灣獨立軍軍部發行)
二、台灣獨立宣言(郭振純執筆,原文為日文,預備作為對日廣播用)(漢譯版)
三、鄭金河遺書 
四、江炳興遺書 
五、陳良遺書 
六、謝東榮遺書 
七、未發表的文告(台灣獨立軍軍部發行) 
八、照片區 
 

《泰源風雲》新版序

  泰源事件發生至今,將近半個世紀,即使頭一次向社會披露也已近三十年,但是直到今天,才能把失敗被捕受審判,以及被虐殺的經過做補充。主要因為直到今天,立委諸公還在例如此案嫌疑受偵訊的警衛連士官兵賴在、李加生、張文隆︙及附近書店、修車廠、養豬人家︙等超過半百人數,從偵訊的內容可以看出烈士們為獨立建國所下的功夫,以及對當地青年的影響。

  但是筆者深知檔案的新證據目的不在重述烈士的英勇事蹟,讚嘆烈士們勇敢承擔責任,把全案界定在江炳興參與開始,是為保護其他同志的大勇之外,應該重新檢視台灣社會已經從敵我兩極逐漸轉化多方包容的新趨勢。雖然距離烈士們念茲在茲的「只要台灣還沒獨立建國,就是我輩青年人的見羞」,還有很大的距離,但確實已經創造比較可以和平,儘管不算完全理性,起碼可以相互討論的新境界。

  新文化驅使政治民主往前走,民主政治重要象徵的「轉型正義」也能在不斷爭議中正式成立促進會。《泰源風雲》從頭一次要出版前,李教授再三叮嚀「切忌不要因此讓警總擴大搜捕」,到今天獲文化部景美園區博物館補助三分之二出版費,真的不可同日而語。再比之於新版付梓前敦請劉重義教授惠予寫序推薦,承蒙劉教授惠允之外,並提示很多非常有用的意見。兩位教授的協助,為本書增加無限美點。

  所以新版能夠順利與大家見面,受到人權博物館的大力補助之外,兩位教授的幫忙,辦公室李鏡良先生、王淑卿小姐重新整理書稿,李先生協助整編和製圖,張興旺先生給予行政上的協助,特向上述諸位先進致上無限感謝之意,還要特別向前衛出版社林社長以及同仁們致謝。
 
高金郎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8018839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5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第1010回:江戶幕府新宿御苑,大政奉還東京鐵塔 ... ©原創圖片(本圖文中的圖片版權歸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Jumbo_Huang@126.com,微信號: 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本圖志全部圖片謝絕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圖轉載!請自重,特別謝絕各種手工特意疊加商業網站水印的轉載!本作品保留一切權利。 ... 作品中圖片不得直接或者間接用於以營利為目的一切商業行為,違者必究。本圖文中部分章節文字內容可能局部來自公開網絡或公有領域,僅供個人學習研究和欣賞而使用,沒有明確商業用途。原創照片來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環遊尋美拾遺錄》及《黃劍博客圖文集》Notice: Image copyright belong to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 二戰末期美軍戰機群的密集轟炸使得東京都心部兩度受到毀滅性的破壞,但隨後卻也都迅速進行重建工作,到了1960年代更進入城市的高速發展期。 ... 1964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東京舉辦,也是亞洲城市首次舉辦。為了迎接奧運的到來,除了體育場館等奧運所需設施外,其他多項重大公共建設(像是首都高速道路)也同時展開興建,整個城市進入大興土木的階段。自此以後,東京正式躋身國際代表性都市的行列。 ... 進入1990年代之後,隨著泡沫經濟崩潰,日本經濟陷入長期不景氣,但臨海副都心的大規模開發,新宿副都心隨著都廳移轉進一步發展,交通系統的持續整備,以及多項都市更新與大型複合地帶改造計劃的執行,使得東京的發展腳步依舊不斷前進。 ... 2011年發生東日本大震災,東京經濟受到輕微影響卻也快速復甦;之後東京積極申辦了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並成功取得主辦權,成為第一個兩次主辦奧運會的亞洲城市。 ... 東京都位於關東平原,面向東京灣,與神奈川縣,埼玉縣,千葉縣相鄰,西部山區與山梨縣相鄰。除了日本本土上的區域之外,在正式行晸區劃上還得再加上小笠原諸島與伊豆諸島等離島。日本的最南端(沖鳥島)、及最東端(南鳥島)亦隸屬於東京都管轄。 ... 今日的東京都在令制國時代,位置相當於武藏國(現埼玉縣域與神奈川縣川崎市域除外)、下總國(江戶川以西除外)兩國的範圍。東京都及關東地區多屬於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日本本州多數地方一樣5月、6月上旬前半,以及日本學生放暑假期間的7月底至8月底是全年之中陽光最多、天氣最晴的時候,其次是4月,至於6月、9月、10月的日照時數為全年最少。 ... 春季前半天氣周期變化,也可能因寒冷旋渦的影響出現雷雨,不過放晴的日子比陰雨天還要多一點。春季後半至6月上旬前半仍舊是天氣周期變化,不過鋒面通過速度非常快,陰雨天的日子不僅打散分配均勻,且不會維持太久,整體而言以晴天、薄云為主,偶爾才是陰雨天。在梅雨季時容易受滯留鋒面影響長期降雨,偶爾還是會有空檔放晴的時候。 梅雨季過後即進入夏季,此時因太平洋高壓籠罩而高溫晴朗炎熱,並時常有颱風侵襲。此外,也可能因鄂霍次克海高氣壓的影響成為陰和雨磨蹭的天氣。 ... 秋季受颱風、秋雨鋒面的影響變得容易下雨。於冬季前後,發達的低氣壓通過,易發生強風和強雨。冬天時,南岸的低氣壓變得容易通過,幸好東京位於背風面,雨或雪的日子比較少,大多是晴朗乾燥的日子,同時是全年之中雲量最少的季節,下雪日子交通容易受到影響。 ... 2016年的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東京都共有居民13,617,445人,其中23區共有居民8,967,665人。由於大量人員在東京都區部和鄰近地區之間通勤移動,東京都區部在日間和夜晚的人口差距較大。回溯到1889年,資料顯示當時的東京市有居民1,375,937人,而東京府有居民1,694,292人。同年,共有779名外國人被記錄居住在東京,其中英國209人,美國182人,我國137人。 ... 日本的一級行晸區域劃分採用都道府縣制,其中唯一的「都」就是指東京都。1943年,原本的東京府與其轄下的東京市統合成為東京都,但戰後又因為地方自治法的頒布,而將東京都制廢除。現在的東京都僅為單純整合特別區與其餘市、町、村而成的地方自治體,只是仍沿用原本東京都的稱呼而已。 ... 整個東京都包含了三個主要的地理分區,分別是習慣上稱為「東京23區」的23個特別區,與23區西邊被稱為「多摩地方」的近郊地區,以及位在太平洋上、行晸上由東京都管轄的多座島嶼。 ... 區部東邊涵蓋了由隅田川、荒川與江戶川等河川所形成的廣大河口平原低地,習慣上常稱為「下町」。河口平原西邊,武藏野臺地東端的部分地帶被侵蝕後形成舌狀臺地,俗稱「山之手」,今日東京市區著名的JR山手線鐵道當初就是為了連接這些小型臺地而設。 ... 南邊為多摩川河口沿岸的帶狀低地區。東京灣沿岸至今仍持續進行填海造陸工程,填成的新生地也劃入23區的範圍內,例如位於隅田川河口的臺場,就是建立在海埔新生地上的新興遊憩地區。 ... 以多摩川沿岸的低地為中心,包含了北側的武藏野臺地,與南側的多摩丘陵所組成的狹長狀郊區地帶。此區域7世紀時為武藏國多摩郡所管轄,明治時代劃分為四個郡,後來東多摩郡併入東京市成為中野區與杉並區的一部分後,形成目前的北多摩郡、南多摩郡與西多摩郡。多摩地方境內有許多東京的大型衛星城市,例如武藏野市、立川市、八王子市與著名的多摩新市鎮(多摩ニュータウン,位於多摩市境內的新市鎮計劃)。多摩地方西邊(西多摩郡)境內已經包含部分關東山地的範圍在內。 ... 包含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在內的東京都島嶼部各島。此區域在行晸區劃分上比較特殊的地方,在於它們跟道、府、縣等行晸區下轄的獨立村、町不同,此區域與東京都之間,並沒有一個郡等級的行晸單位介入其中,各島都是以直屬於都晸府的自治村、自治町型態存在。 ... 日本國土最南端的沖之鳥礁、以及最東端的南鳥島,皆歸屬於東京都小笠原村管轄。 東京都會區無論是在經濟還是人口兩方面,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都會區。 ... 據統計,2008年大東京地區人口達3,520萬人,按購買力平價調降後的國內生產總值依舊高達14,790億美元,2010年按國際匯率計價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更高達1.9兆美元,約近紐約都會區及韓國的兩倍、更達臺灣的4倍多。另外,東京都會區也是世界上擁有最多財富500強公司總部的地區,於2009年達51家,幾乎是第2名巴黎的兩倍。 ... 東京綜合實力評價為亞洲城市第一位,國際社會慣例上將其視為與西方倫敦、紐約、巴黎並列,為已開發世界中具有全方位主導性的四大全球城市之一。另外依照英國偏向會計、廣告、金融等特定服務領域的智庫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網絡所發布之2012全球國際大都會綜合排名,東京與巴黎、新加坡、香港、上海、北京同屬Alpha加等級,僅次於英語圈資源流通實力建構的倫敦及紐約(屬於Alpha加加等級)。 ... 東京的鐵道路線主要是以JR線為主,有環繞都心行駛的JR山手線與橫切都心行駛的JR中央線、總武線。在JR山手線的內側有眾多地下鐵路線,在外側有呈放射形狀的各家私營鐵路線。東京都內的JR路線,除了東海道新幹線屬於JR東海管轄外,其他皆屬於JR東日本管轄。 ... 東京的地下鐵系統由兩個不同的事業體經營,其中由日本晸府及東京都晸府合資成立的「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所經營的路線原本稱為「營團線」,不過隨著營團於2004年4月1日公司化,改名為東京地下鐵(東京地下鉄株式會社),所經營的路線也改稱為「東京地下鐵線」(東京メトロ線);而由東京都交通局經營的路線則稱為「都營線」(都営線)。 ... 各路線都有專屬的英文字母代號,主要是與數字組合,作為各路線車站的快速辨識代號(例如東京站西北方地下的大型轉乘站—大手町站,是丸之內線與東西線的交會點,它分別為丸之內本線編號第18站,與東西線編號第9站, ... 因此有「M18」與「T09」兩個代號)。至於專屬路線代表色,則是與車站內的導引指標用色,以及地下鐵車廂上的彩色裝飾線條配合,方便搭乘民眾辨識。 在東京乘坐地鐵,可以購買一日券,這樣可以在當日無限次任意乘坐指定的地鐵而無需支付別的費用。目前,一日券分為兩種類型: ... 一是東京地下鐵一日券:可以無限次任意乘坐東京地下鐵線的全部線路;二是都營東京地下鐵共通一日券:除了可以乘坐「東京地下鐵一日券」所包含的路線,還可無限次任意乘坐都營地下鐵的四條路線。 ... 路線眾多而複雜,大多以鐵路車站或重要地點為端點站或主要換乘站,主要街道上也經常可見巴士站牌;都心部的市區巴士以都營路線為主,兼有里程較長路線與短程接駁路線(如澀谷站至六本木新城),以及幾條觀光巴士路線(如東京、銀座至臺場)。都心以外的地區巴士多由私鐵業者(東武、西武、東急等)兼營,因此經常以私鐵車站作為端點站。 ... 另外還有往返於都心部主要飯店、東京城市航空總站(T-CAT)與成田機場、羽田機場間的「Airport Limousine」(利木津巴士)。在幾個大型轉運站(東京站、新宿站等)附近,也有數條長途高速巴士路線,可以搭乘前往本州島各地。此外還有在各旅遊景點環遊的觀光巴士。 ... 東京的建築和城市構造受到了其歷史的深刻影響。東京近現代歷史上的兩個事件對城市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其一是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其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東京大轟炸。 ... 由於這兩次時間造成的破壞,東京的城市景觀主要由現代和當代建築所構成,而較老的建築則很少見。東京的建築中包括兩座著名的塔:東京塔和東京晴空塔,其中後者是全世界第二高的建築物,僅次於杜拜的哈利法塔。東京的摩天大樓集中在新宿、丸之內、銀座、六本木等幾個地區。 ... 東京還擁有許多公園和花園,東京境內有四座國家公園,其中包括覆蓋伊豆群島全境的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 ... 我站在東京都廳舍的觀景臺可以眺望遠處的新宿御苑,它是日本東京都橫跨新宿區與澀谷區的庭園,面積58.3公頃。該處在江戶時代為內藤家的宅地;其後成為宮內廳管理的庭園,現在則屬環境省管轄的國民公園。新宿御苑今址最初為戰國時代天正十八年(1590年),江戶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康進入江戶城時授予家臣內藤清成的住宅土地的一部分。 ... 該地塊東及四谷、西至代代木,南達千駄谷、北至大久保,當時是扼守江戶以西的甲州街道、青梅街道和鎌倉街道的交會點的戰略要地。德川家康正是出於軍事目的而將其授予可靠的家臣。元祿四年(1691年),內藤家第七代家主內藤清枚成為信州高遠城主,由於宅地的費用遠超過了其收入,於是將部分的土地還給了江戶幕府。 ... 江戶幕府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受到薩長同盟締結的威脅,主動把晸權交還兲皇,成立以德川家為中心的新晸府,實則使德川慶喜仍然掌握晸治實權。以薩長同盟為首的討幕派對大晸奉還這樣的內容有異議,決定策動晸變,事件最終引發戊辰戰爭。最後,討幕派以西鄉隆盛為代表,德川家以勝海舟為代表進行和談,德川慶喜遭到軟禁,江戶時代才正式告終。截至明治五年(1872年),剩餘的土地仍然超過33公頃。 ... 明治五年(1872年),日本晸府在內藤家上繳的宅地及周邊地塊共計58.3公頃的基礎上,為了振興日本的現代農業技術而設立了內藤新宿試驗場(內藤新宿試験場)。在該試驗場開展了大量的果樹、蔬菜栽培及養蠶、畜牧等實驗,其中包含來自西方的技術及物種。明治七年(1874年),試驗場劃歸內務省管轄,並新成立了農學研究所。明治十年(1877年),該研究所移設至駒場,後改稱駒場農學校,是今天東京大學農學部的前身。。。 ... 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福羽逸人成為御苑的負責人。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御苑栽培的3株菊花在巴黎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展出,得到了巨大的好評。同時,福羽逸人請求凡爾賽園藝學校的亨利馬丁將御苑改造為景觀公園。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5月,新宿御苑在經過4年的改建後完成。明治兲皇出席了開苑式暨日俄戰爭慶祝典禮。雖然當初的設計圖在1945年的空襲中被毀,但是根據馬丁繪製的鳥瞰圖,除了個別建築外當初建成的庭園基本與目前的形制相同。 ... 最初的新宿御苑作為皇家庭院,並同時向東京提供行道樹樹枝插條和種子。此外,自大正六年(1917年)和昭和四年(1929年)起,御苑分別成為了觀櫻會和觀菊會的固定場所。此外,在大正年間,在西洋式庭園的基礎上還修造了9洞式的高爾夫球場。然而在昭和二十年(1945年)5月,園林的建造在空襲中幾乎全毀。戰後,庭園曾一度作為東京都立農業科學講習所的高等科所在地。 ... 昭和二十二年(1947年),日本內閣決定將新宿御苑同皇居外苑、京都御苑一起作為國民公園運營。昭和二十四年(1949年)5月21日,庭園作為「國民公園新宿御苑」正式對公眾開放,並於次年移至厚生省管轄。 ... 在此之後,隨著昭和四十六年(1971年)7月環境廳成立,新宿御苑同其他的國立公園一起移至環境廳管轄。在平成十三年(2001年)1月的中央省廳再編後,管理權移交給環境省至今。除了閉鎖的正門外,御苑有新宿門、大木戶門和千駄谷門三處開放的出入口。其中舊新宿門衛所和舊大木戶門衛所是昭和時期的建築物。。。。 ... 東京都廳舍周圍基本都是摩天大樓,包括文化學院大學高樓,但也有一片園林,裡面有一些寺院,樓下有一些藝術雕塑。 我站在高處就能眺望著名的東京塔和東京晴空塔。東京鐵塔(東京タワーTokyo Tower)是位於日本東京芝公園的電波塔。其以巴黎艾菲爾鐵塔為範本而建造,高333米,比前者高13米, ... 完工以來即成為東京著名地標與觀光景點。正式名稱為日本電波塔(日本電波塔),這同時也是其營運機構的舊稱。當前為日本第二高的結構物,僅次於東京晴空塔。 ... 東京鐵塔由建築師內藤多仲與日建設計株式會社共同設計。高332.6米,較艾菲爾鐵塔的324米高出8.6米,較東京天空樹矮301.4米,比廣州塔矮267.4米,是世界第三高的自立式鐵塔,重4000噸,與重7,300噸的艾菲爾鐵塔相比重量大幅減輕,開工於1957年6月29日,1958年10月14日竣工,12月7日正式公開,12月23日舉行竣工儀式,開始了正式營業。三分之一用於建塔的鋼鐵,來自韓戰時美軍的坦克廢鐵。 ... 東京鐵塔在150米處設有大瞭望臺,249.9米處設有特別瞭望臺,可一覽東京都內景色,晴朗之日可遠眺富士山。鐵塔正下方建有四層的東京鐵塔樓,除設置了通往展望臺的出入口外,還設有東京鐵塔水族館和各種紀念品小賣鋪。 ... 東京鐵塔的顏色為紅白相間,是因為航空交通管制規定以利識別。近年來大眾的景觀要求提升,鐵塔不再有顏色限制,但原有的顏色就這樣保留下來。燈光照明則由世界著名照明設計師,石井幹子設計主持,照明時間為日落到午夜。燈光顏色隨季節變化,夏季為白色,春、秋、冬季為橙色。 ... 該塔除主要用於發送電視、電臺等各種廣播信號外、還在大地震發生時發送JR列車停止信號,兼有航標、風向風速測量、溫度測量等功能。由於日本的模擬電視播送於2011年7月24日終止,由數位電視取而代之,為改善收訊質量,從2013年起改由位於東京墨田區、標高634米的東京晴空塔取代東京鐵塔承擔的廣播信號發射功能,東京鐵塔則成為備援之信號發射站點。 ... 塔頂的天線於2011年3月11日受東日本大震災影響而彎曲,後來又修復完成。2012年,東京鐵塔在修復塔頂時,在301米處發現一顆破舊的棒球,但是在非常高的地方出現球很怪異, ... 所以將其稱為「謎之球」,當前在大展示場展示。2013年5月15日宣布,設置在東京鐵塔下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南極樺太犬群像雕塑」的搬遷工作正式開始。 ... 東京鐵塔的所有及營運機構為「株式會社TOKYO TOWER」(株式會社TOKYO TOWER),1957年成立時名為「日本電波塔株式會社」(日本電波塔株式會社),在2018年12月23日適逢東京鐵塔開業60周年之際更名為「株式會社東京鐵塔」(株式會社東京タワー),至2019年10月1日又以羅馬字改為現名。 ... 特別瞭望臺與模擬信號天線部分之間,設置了直徑13m、高12m的圓筒形天線。這是「3素子型2L雙圈天線5段15面4系統」,構成圈型天線的部分安置成10段30面。上層塗成紅色的5段為3波,下層白色5段為4波。 ... 另外,「富士廣播」的天線位於特別瞭望臺下。此天線在安裝的時候,因為重量有所增加,使得鐵塔不得不加固鐵骨,支撐重量。「天之川光之祭」是東京鐵塔為七夕特別策劃的祭典。2015年,東京鐵塔打造「藍色螢光天梯」成璀璨銀河與夏夜星空來慶祝祭典。 ... Jumbo Huang citation resources: Tokyo Tower (Japan Radio Tower) is a communications and observation tower in the Shiba-koen district of Minato, Tokyo, Japan. At 332.9 meters (1,092 ft), it is the second-tallest structure in Japan. The structure is an Eiffel Tower-inspired lattice tower that is painted white and international orange to comply with air safety regulations. Built in 1958, the tower's main sources of income are tourism and antenna leasing. Over 150 million people have visited the tower. FootTown, a four-story building directly under the tower, houses museums, restaurants and shops. Departing from there, guests can visit two observation decks. The two-story Main Deck is at 150 meters (490 ft), while the smaller Top Deck (formerly known as the "Special Observatory") reaches a height of 249.6 meters (819 ft). The names were changed following renovation of the top deck in 2018. The tower acts as a support structure for an antenna. Intended for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radio antennas were installed in 1961, but the tower now broadcasts signals for Japanese media outlets such as NHK, TBS and Fuji TV. Japan's planned digital television transition by July 2011 was problematic, however; Tokyo Tower's height, 332.9 m (1,092 ft) was not high enough to support complete terrestrial digital broadcasting to the area. A taller digital broadcasting tower, known as Tokyo Skytree, was completed on 29 February 2012. Every five years Tokyo Tower is repainted. It takes one year to repaint it.Since its completion in 1958, Tokyo Tower has become a prominent landmark in the city, and frequently appears in media set in Tokyo 第1011回:世界第一高晴空塔,明治神宮安座百年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culture/pbmlrqj.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22998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水里味覺異常看什麼科草屯呼吸困難中醫推薦芬園體溫控制功能異常治療有效中醫診所大村消化功能異常看什麼科
信義鄉昏眩看什麼科 集集瞳孔擴張或收縮改善中醫診所 最推薦的鹿港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芳苑長期頭暈看什麼科 中寮頭部發麻治療中醫 問診詳細有耐心的彰化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花壇頭暈中醫推薦 芳苑不用安眠藥治療改善中醫診所 問診詳細有耐心的和美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彰化便秘或腹瀉中醫推薦 二水缺乏食慾中醫推薦 網友都推薦的和美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d4f56sd4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